8月22日,2024年中国—东盟内陆开放经济合作与人才培养学术论坛在贵州商学院举行。在以“区域合作与新质生产力”为主题的报告会中,来自东盟国家和国内院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区域合作与新质生产力,为推动区域合作迈向新高度、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。
印度工商会联合会、厦门金砖国家经济文化研究服务中心执行董事阿都尔·达拉果地,蒙古财经大学校长斌•孟和巴雅尔,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中国办公室主任李桐,老挝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办公室主任万苏•佩布帕,拉曼理工大学会计金融与商业学院院长王祖国,拉曼理工大学延续与专业教育中心主任庄礼宾,蒙古财经大学亚太合作事项主任恩•哈博儿齐齐格,老挝国立大学办公室副主任尼察洪•菲奇特,柬埔寨管理与经济大学国际合作处主任万·索菲亚莱,柬埔寨管理与经济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敦·索菲达,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尹元元,上海市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李伟,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、区域国别学院副院长宋云博,贵州商学院党委委员、副校长杨昱、文大强,贵州商学院博士李晖、陈文亮与其他政府官员、专家学者、企业家代表、师生代表出席论坛,共享经验、共话发展。主题报告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贵州研究院院长张磊楠主持。
在专家报告环节,各位专家学者聚焦报告主题,围绕区域经济合作与新质生产力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、中国式涉外法治现代化中的“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”、RCEP国家贸易便利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、RCEP与新质生产力、面向RCEP地区贵州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路径、RCEP背景下中日韩三国贸易的竞争与结合度关系等主题分享智慧与经验。
来自贵州商学院的李晖博士分析了RCEP为贵州对外贸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。他认为,贵州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额虽有波动但整体呈增长趋势,RCEP的实施为贵州提供了市场多元化和关税减让的机遇,有助于企业享受更多优惠待遇,优化供应链布局。李晖建议,贵州应加强RCEP规则研究与培训,壮大外贸主体,开拓新兴市场,完善跨境电商全链条,推动服务贸易发展,积极申报创建自由贸易区,以促进贸易便利化,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,这些措施将助力贵州在RCEP框架下实现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。
来自贵州商学院的陈文亮博士把研究聚焦在RCEP背景下中日韩三国贸易的竞争与结合度关系方面。他认为,RCEP作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,为成员国提供了关税减让、贸易规则简化等优惠条件,促进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合。陈文亮认为,RCEP为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,但同时也需提高制成品的竞争力,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,以应对市场变化并优化产业和贸易政策。